垃圾分類,引領綠色新生活 ■程波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但事關千家萬戶。習主席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美麗中國,你我共建。全社會人人動手,推進垃圾分類,一起努力改善生活環境,共同為綠色發展作貢獻。 北京市統計局今年4月調查數據顯示,九成以上被訪者支持并愿意進行垃圾分類。可見,居民對于生活垃圾分類,對于城市環境治理和節約利用資源是高度認可的。但有些地方在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后仍暴露出不少問題:部分老舊小區垃圾桶站設置不規范、標識不清;有的居民仍習慣“一包丟”,“哪個沒滿,就扔進哪個”。居民的環保意識參差不齊,整體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推進垃圾分類,重在推動全社會治理,促進習慣養成。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居民等利益相關方深度協同,形成治理合力。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政府發揮統籌作用,推動垃圾分類從行業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城市環境治理容易發生“破窗效應”,一戶居民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就可能引來更多居民隨意投放垃圾。每戶居民都要加強自律,自覺抵制少數不文明行為,把參與環保的意愿轉化為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自覺行動。 推進垃圾分類,難在建立精細化管理體系,形成長效機制。垃圾桶站的設置是否合理、維護是否到位,往往直接影響到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積極性。推進垃圾分類,既要宣傳引導,更要充分合理設置垃圾桶站、加強維護等管理,提高垃圾分類的社會參與度和精準投放率。各地應依法依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制訂科學完善的制度并嚴格執行,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只有這樣,公眾的環保意識才能逐步增強。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中國軍人在行動。近年來,全軍各部隊堅持以保證軍事環境安全、保護官兵身心健康、提升部隊戰斗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官兵環保意識,營區建設在突出軍事功能的同時推進綠色軍營、生態營區建設。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后,軍委有關部門出臺配套意見,要求軍隊營區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如今,駐國家實施垃圾分類制度的46個重點城市的軍隊營區,已逐步實現與駐地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有效銜接。 垃圾分類,引領綠色新生活;美麗中國,需要匯聚點滴正能量。一次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正是每一次這樣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人們的環保意識、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最終凝聚成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 東部戰區海軍荊州艦 遠洋航行,保護海洋生態 解放軍報訊 溫子東、記者劉亞迅報道:“設置垃圾分類區、組建分揀員隊伍……”近日,正在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荊州艦上,副政委朱少華正忙著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和處理措施。 據朱少華介紹,艦上建立了一套規范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生活垃圾分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兩大類,每大類下面又進行細分,比如是否影響海洋水質等。 通過視頻,記者看到荊州艦艙室內都擺放著兩個垃圾桶,分別貼著“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標簽。將空礦泉水瓶放進“不可降解”垃圾桶后,朱少華說:“艦艇出海時間長,不可避免地面臨海上垃圾處理問題。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我們將生活垃圾分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兩類,而不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海上垃圾處理,不僅體現海軍官兵的環保意識,也彰顯人民海軍的國際化素養。為讓垃圾分類的理念和方法入心入腦,荊州艦專門制訂《海上垃圾處理規定》,明確垃圾分類標準,并在艦艇走廊通道電子櫥窗中循環播放宣傳教育圖片和視頻,形成人人重視垃圾分類、人人自覺保護海洋環境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該支隊執行多批次亞丁灣護航和遠海訓練任務。官兵在緊張忙碌的訓練和生活中堅持垃圾分類,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火箭軍某旅 綠色駐訓,守護綠水青山 解放軍報訊 王曉飛、特約通訊員郭陽報道:日前,在火箭軍某旅野外駐訓點,幾名戰士正將分類好的生活垃圾裝載上車,準備運送到離駐訓場最近的市郊垃圾回收站。 “美麗中國,軍人也是行動者。”該旅保障部部長姚勝偉介紹,他們倡導綠色駐訓理念,做好野外駐訓期間垃圾分類處理和節能減排工作。該旅根據駐訓地域實際情況,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垃圾集中暫存點,要求各單位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并定期轉運至相應垃圾暫存點。該旅還協調地方垃圾處理站對暫存點的垃圾定期清運,形成常態回收、科學分類、集中處理的閉環。 野外駐訓期間,該旅還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專題教育,引導官兵樹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觀念;開展“光盤行動”“撿拾垃圾、保山護水”和“我為自然添點綠”等活動,倡導官兵節約資源、適度消費,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距離宿營地不遠的野戰凈水車,將凈化后的純凈水引入生活儲水袋,部分污水通過管道引流到“野戰廁所”。一套自給水系統,不僅解決了部隊用水難題,還實現水資源再利用,節能環保。“綠色駐訓理念深入人心,練兵備戰緊抓不放松的同時,又留得綠水青山。”姚勝偉說。 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 軍地協作,打造綠色營區 解放軍報訊 特約通訊員劉強、特約記者曹先訓報道:“報紙和衛生紙為什么一個屬于可回收垃圾,一個屬于其他垃圾?”“用過的衛生紙屬于污染紙張,與磚瓦、陶瓷等一樣都是很難回收的廢棄物;報紙可以直接用于生產再生紙,與玻璃、塑料等同屬可回收垃圾……”世界環境日前夕,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五里街道垃圾分類督導員走進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活動。 該支隊領導介紹,這樣的宣講會定期舉行,官兵在現場提問、互動游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該支隊把“樹立環保理念,打造綠色營區”作為重要任務納入全面建設規劃,與駐地街道、社區協調對接,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實行基層單位分區管理與屬地分工負責的管理模式,軍地協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支隊還聘請地方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擔任編外監督員,成立軍地聯合督導組,走基層、進班排面對面宣講,檢查指導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與駐地社區建立常態聯絡機制,加強基層垃圾分類督導員培訓;制作發放《城鄉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以圖文形式為官兵解答相關問題。 “混置是垃圾,分類是資源。定點投放垃圾、定時分類清運,才能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污染。”該支隊政委徐利民告訴記者,他們在營區設置分類垃圾桶,協調駐地垃圾處理站每天定時分類回收垃圾、定點運輸處置。同時,借鑒地方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對各單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打分,納入按綱建隊考核項目,督促基層垃圾分類工作高效落實。 解放軍報 作者:程波 溫子東 等
責任編輯:胡光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