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不妙(臺灣特約評論人) 臺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任時致力發展不對稱作戰,他提出“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建軍構想夭折!軍方規劃的陸射劍二飛彈系統,初步規劃于今年11月實施陸射劍二飛彈運彈車的教育訓練,12月則將進行運彈車以鐵路丶公路運輸的各項測評項目,陸軍將管制依節點執行。李喜明出身海軍,海軍的建案喊卡,陸軍的建案則順利推動,頗有人去政息之慨。
臺“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入審查臺防務部門預算的議程,海軍計劃在2029年以前籌獲60艘“微型飛彈突擊艇”,由于這項建軍案是由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出,因此備受關注。
2018年,李喜明拋出籌獲60艘“微型飛彈突擊艇”的不對稱作戰構想,單艦排水量約50噸左右,搭載2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借重其數量多、高機動性、可藏匿在漁港之中等特性,盼增添臺軍用兵彈性與共軍攻臺難度。不過,該型艇未搭載雷達,且耐波能力是否合乎臺軍所需,各界有諸多討論。海軍則對此案自2019年至2029年編列跨11年度、共計316.3億余元(新臺幣,下同)。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在外委會上詢問此案是否繼續進行?備詢的海軍參謀長敖以智表示,經海軍初步評估,此案“不符合作戰需求”,這也是軍方首度對此案是否進行,表達明確態度。外委會最后決議,微型飛彈突擊艇明年度1,122萬1千元預算全數減列。
備受矚目的海軍沱江艦的造艦進度,海軍預計在2026年獲得3艘沱江級巡邏艦后續艦,“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外委會上表示,合約商龍德造船履約進度正常,預計第1艘后續艦12月下水,原定在明年12月完成戰系等各項測評,但可能提前至明年7月完成。
另一方面,根據臺防務部門最新向臺立法機構提出的報告指出,陸軍為因應未來戰場情勢需求,遂行籌建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汰換屆壽老舊的檞樹飛彈系統,以更高的作戰效率,有效防范進犯的航空器丶無人飛行載具(UAV)及巡弋飛彈等攻擊,確實維護重要防護目標與部隊安全,同時提升網狀化作戰接口,強化對短程防空部隊指管能力及體防空效能。
所謂“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是結合“野戰防空相列雷達”、“陸射劍二”和自制40快炮,形成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彈炮合一的 “新型低空短程防空系統”,陸射劍二飛彈為天劍二型飛彈的衍生型,有效射程15公里,最大射程可達30至45公里。軍方規劃在2021年度開始生產41枚陸射劍二飛彈的年度規劃時程,而后逐年度生產并在2026年全案完成。
臺防務部門向“立法院”提出的報告內容指出,有關“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的資格作戰評估計劃,日前已獲臺防務部門核頒,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間進行資格作戰測評,依據中科院提報的“策進報告及趕工計劃”,接下來1年內將逐月進行各個項目的測評,初步規劃于11月實施陸射劍二飛彈運彈車的教育訓練,12月則將進行運彈車以鐵路丶公路運輸的各項測評項目,陸軍將管制依節點執行,以驗證系統整合成效,確合符合陸軍作戰實際需求。
至于美方3日宣布對臺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將使臺軍對海偵搜能量獲大幅提升,卻也讓外界憂心排擠“中科院”正在研制的“騰云”無人機,臺防務部門副部長張哲平上將19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表示,美臺軍售無人機與“中科院”研發騰云兩者沒有關聯,若騰云測試、建案順利,最快在2024年可以量產。
張哲平表示,“MQ-9B海上衛士型無人機”納入臺防務部門“五年兵力整建計劃”與騰云無人機開始研發的時間相近,且未來戰術運用與部署不一樣。他解釋,MQ-9B屬于戰略性、長滯空以及高空層的無人機,而騰云無人機屬于戰術層級無人機,兩機種是交替搭配,并不會因為美方出售MQ-9B,臺軍就不采購騰云無人機。
當陸軍與空軍的建軍案皆依照時程進行,海軍的微型飛彈突擊艇卻是嘎然而止,不免給外界一種人走茶涼、人去政息的感慨。然而究其實,微型飛彈突擊艇不足之處太多,例如這60艘突擊艇要停靠在哪些港口,海軍該如何建立后勤系統以供補保之需?突擊艇耐波度低,勢必危及人員操作的生命安全,海軍豈不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僅裝載兩枚雄風飛彈,無其他武裝,飛彈發射完后,突擊艇豈不成了無牙的鯊魚,任敵人宰割?無怪乎海軍參謀長敖以智會以經海軍初步評估,此案 “不符合作戰需求”減列預算作結。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